如何看待潮流小眾文化
如何看待潮流小眾文化
什么是小眾文化
亞文化這些說法中,亞文化和次文化相對更為專業,可以在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中找到相應的解釋條目。而小眾文化相對來說更口語化一些,不是不太專業的一個說法,但是筆者認為小眾文化所體現的文化類型是更為廣泛和寬容的,只要一小部分人形成的觀念或生活方式都是屬于小眾文化。
亞文化的概念是相對于主流文化來說的,它指的是那些不屬于主流、相對局限的文化現象。一種亞文化不僅具有與主流文化相似的價值觀和信念,而且具有獨特的價值觀和信念。
如此看來,亞文化和主流文化都屬于文化的一種,都是屬于人們的一種觀念、思想、態度、興趣、信仰、生活方式等,并沒有本質的區別,只不過亞文化的受眾群體更少,對社會的影響力在特定的時期不作為主流存在。
如何看待潮流小眾文化
亞文化會隨著時代變遷逐步發展壯大或衰落的。如果亞文化的形態與主流文化是屬于平行文化,那么可能不會被主流文化排斥,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,展現出更強的包容性,可能會發展壯大,甚至成為流行文化甚至主流文化。比如,搖滾音樂(Rock Music)從20世紀50年代迅速發展,從一種亞文化形態快速成長為一種流行文化,并產生多個分支;街頭籃球、街頭滑板、極_限運動、街舞、ACGN等最初也是一種亞文化的形式存在,后來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,成為一種流行文化。如果亞文化的形態與主流文化有一定的沖突,可能會引來主流文化群體的難以理解甚至排斥,這種亞文化會展現出更強的內聚性,讓人感覺是屬于排外的小圈子,本質上是屬于文化的沖突。如,LGBT、鬼畜、BDSM、字母圈、獸圈等。某些極端情況在特定時期常被視為反文化,比如嬉皮士運動,它是美國六十年代的重要事件,一直被認為是叛逆和反主流的亞文化現象;LGBT(同性戀)也因其“與當時主流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相?!倍徽J定為反文化;而中國搖滾在八十年代同樣是反文化的象征。
總體來說,亞文化是文化的一種,并不是區分文化優劣的一個標準。“存在即合理”,我們應該承認文化的多樣性,以客觀的視角看待亞文化,這才是正確的思維方式。
亞文化的特性
內聚性
小圈子的群體陶醉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中,更喜歡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,由純粹的興趣愛好組合在一起的一群人,涉及較少的商業利益,往往表現出更強大而內斂型和內聚力。還有一種情況,部分小眾愛好者沉迷于小圈子,對社會產生了疏離感,與社會主流會有一定的脫節,形成更大的內聚性。
邊緣性
亞文化由于是一小部分人的愛好,處于群體邊緣的位置;部分亞文化是與當時代的主流文化存在抵觸,是被排斥或者不被宣揚的一種文化,處于社會邊緣位置;亞文化的影響力在成為流行文化之前,文化的規范性、統一性、秩序性方面都存在欠缺,處于弱勢的邊緣地位。
更精致的文化追求
小圈子的群體往往是由內驅力聚合在一起的,相對于大眾文化的被動接受,更容易產生文化的認同感,加之商業因素的影響較少,小圈群體往往會形成文化的優越感。所謂的“鄙視鏈”,就是對文化追求的一種直觀體現。
因特網對亞文化的影響
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被廣泛認可,它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: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歸屬與愛的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。需求是逐漸遞增,并依次得到滿足的。
近代的兩百年,是中華民族推_翻封建、抗擊侵_略的跌宕起伏的兩百年,中國人民飽受戰爭之苦,基本的生活難以保障,人民基本的需求難以滿足,直到新中國成立后,改革開放,我們才走上了復興之路,我們的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才開始蓬勃發展。西方的文化發展更早,較早出現了豐富多樣的亞文化。隨著國內物質水平的持續提升,精神生活日益豐盈,人們對文化多樣性的需求和渴望也在迅速增長?,F代意義上的亞文化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并迅速被一些精英和年輕一代所接受。各種亞文化逐漸變得“可見”,這標志著亞文化第一次快速發展的階段。
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前,由于中心化的社會、儒家思想的影響、傳統觀念的束縛、主流思想的壓制,亞文化只能在人與人之間緩慢傳播,難以形成規模。亞文化真正的由“可見”走向群體性“顯性”化是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后。互聯網的出現,各種社交軟件,社交平臺的出現,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和范圍大大改變了,把文化的傳播方式由中心化傳播變成了去中心化,每個人都可以作為傳播源,消弭了時空限制。原本不能發聲的亞文化群體都能夠借由網絡發出自己的聲音、傳播自身的文化,這就使得人們可接觸的亞文化數量大大增加?;ヂ摼W促進了亞文化的第二次快速發展。
青少年受亞文化影響的研究分析
亞文化是一種由內驅力發展起來的文化,不可否認的是,是一種缺乏監管的文化,文化內容并不都是干凈的,正能量的。主流文化的傳播,決策層會考慮對未成年人和社會的影響,從而對文化施加干預,去粕存精。而亞文化的發展和傳播,是以自發的因素為主導,必然會夾雜一些消極甚至惡俗的成分,影響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,容易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,對整個人生產生不利影響,對社會發展埋下隱患。由不良亞文化引起的校園霸凌、網貸追星、沉迷游戲、悲觀頹廢等極端事例不在少見。因此,亞文化的傳播者應主動抵制那些對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內容;而對于未成年人來說,應增強他們辨別是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,同時增加與多元文化,特別是主流文化的接觸,理性看待小圈子的文化。這樣,他們既可以融入自己喜歡的小圈子,享受興趣帶來的快樂,又不會與主流文化過于脫節,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。
正確的視角看待亞文化
亞文化是文化的一種,亞文化還是主流文化并不是區分文化優劣的標準。“存在即合理”。加入亞文化圈子,為的是更好的滿足自己的高層次的文化需求,助力自己實現更美妙的人生。辯證的看待亞文化,從文化中汲取生命力,棄其糟粕成分,擁抱正能量。
如果您想更深入地接觸同好們~歡迎加入抖遇TA密字母圈社交app老司機萌新真誠以對!
本文由斯慕圈的小小圈于2024-12-02發表在抖遇TA密_亞文化靈魂匹配字母圈社交,如有疑問,請聯系我們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yixiao360.com/?id=440
發表評論